1-1.专业调整:聚彩网汽车智能制造专业群调研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5-11 09:09:29 浏览次数: 【字体:

聚彩网

汽车智能制造专业群调研报告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汽车制造业正在实现由弱到强的跨越,目前,中国汽车的市场销售量占据全球汽车总销量的一半以上。同时,汽车是高新技术的结晶,汽车工业所涉及的新技术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是其他产业难以相比的。从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关注,以及对国产自主品牌的扶持可以看出,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为进入后工业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力量。国家智能智造水平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汽车智造将成为代表我国智能智造最高水平的产业之一。

一、行业产业现状

目前,我国汽车行业推进智能制造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通过创新驱动强化智能制造核心装备的自主供给能力,不断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逐步夯实工业软件等基础支撑能力,通过示范带动构建了集成服务能力,通过集成应用提升了新模式应用水平。

在我国,工业机器人最初主要用于汽车及工程机械的喷涂及焊接。随着汽车需求的不断增长,工业机器人已经广泛参与到汽车生产的四大工艺以及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在汽车车身生产中,有大量压铸、焊接、检测等应用,这些目前均由工业机器人参与完成,特别是焊接线上的焊接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焊接机器人是在工业机器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焊接设备,是从事焊接(包括切割与喷涂)的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其广泛应用于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摩托车、工程机械等行业,在汽车生产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生产工艺过程都有广泛应用,其中应用最多的以弧焊、点焊为主。与人工相比,使用机器人焊接具有质量稳定、效率大增、更加安全等三大优势。

当下,正值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进一步融合,汽车正在从典型的代步工具,逐步演变为机电一体化、智能网联网化的高科技产品,并呈现出与能源、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紧密相连、协同发展的大趋势。我国汽车智能制造业在未来将催生出全新的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重构汽车样业格局。

二、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明智能制造已成为我国现代先进制造业新的发展方向。在国家政策推动,制造业技术转型升级等背景下,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迅速,伴随着技术的逐渐完善,应用产业的不断拓展,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市场规模将超25000亿元。近几年我国制造走向智造步伐加快,人们创业热度不减,智能制造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接连涌现,智能制造发展持续向好。

汽车行业寻求各种方法来发现并提高其运营效率,以腾出资金用于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已成为简化业务,自动化和优化制造流程并提高供应链效率的关键。计算机视觉的使用是AI的保护技术之一,可以在异常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自动驾驶汽车到为工厂车间提供服务的机器人,以其他技术为基础的AI已使整个行业变得更加美好。人工智能正在并且将继续改变自动制造过程的主要方面,包括研究与设计,项目管理,业务支持功能以及其他重要方面。变革即将来临,制造商应了解,他们需要开始开发必要的功能,以驱动其智能工厂采用AI技术的文化。

以奥迪智能工厂为例,奥迪智能制造工厂小型化、轻型化的机器人将取代人工来实现琐碎零件的安装固定。柔性装配车将取代人工进行螺丝拧紧。在装配小车中布置有若干机械臂,这些机械臂可以按照既定程序进行位置识别、螺丝拧紧。装配辅助系统可以提示工人何处需要进行装配,并可对最终装配结果进行检测。在一些线束装配任务中还需要人工的参与,装配辅助系统可以提示工人哪些位置需要人工装配,并在显示屏上显示最终装配是否合格,防止出现残次品,保障其质量。

近年来,适应现代汽车制造技术柔性化、灵捷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国内汽车制造业在汽车生产中引入了AGV(又名移动机器人)技术,使汽车装配的生产组织、信息管理和物流技术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

三、人才需求变化

先进的信息技术已经与制造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正在酝酿着新的产业变革,逐渐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圈模式,塑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智能制造涉及到的学科比较多,专业知识分布零散,涉及了职业学校不同的专业,这也对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提出的了更高的挑战。

(一)人才需求数量分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中提到:2020年技能劳动者需求将分别比2015年增加近329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需求将增加约990万人。到2020年,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4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39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左右。根据教育部官网统计数据表明,十大重点领域年度人才总缺口最大的就是机器人,年度最大缺口20万人左右。根据人才需求数量分析,智能制造业的人才供需状况仍为供不应求。

(二)人才需求质量要求分析

培养适应汽车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复合型人才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产业转型升级还对不同工作岗位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有所变化。根据未来大范围的设备改造,制造类规模生产企业将有一半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技术工人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能力。随着国家有计划地进行传统制造企业数控化、信息化、智能化、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智能装备的普及,员工还要具备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分析能力。

(三)人才培养对策

(1)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加强高端教学人才储备,发挥专业带头人作用,课程设置要有实用性特色、有创新,课程结构合理。学校在设置智能制造专业之前,对区域人才需求进行深刻的调查研究,培养的人才符合岗位需求。

(2)建构师资团队打造一支具有高水准、对接全国行业标准、具备行业影响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教师与企业紧密联系,与行业接触、掌握到行业最新资讯,传授给学生最新的理念与知识。为培养高标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基础。

(3)摒弃过多的理论而缺乏企业产品生产的经历,学生缺乏对某个产品加工制造过程中相关知识的应用,加强形成技术复合,对学生的考核增加企业任务类(产品生产)的技能型考核,能够更好的适应汽车智能制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岗位需求。

(4)完善实训体系建设:紧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设计,开发与之匹配的教程,优化实训资源配置,以合格的“双师型”师资对实训教学及操作过程进行精心指导。防止“有设备,用不好,有实训,无体系”的情况出现,保证学生实训效果打折扣。

汽车智能制造的理念还在发展阶段,对我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充分了解汽车智能制造企业,用典型的汽车智能装备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前沿科技和企业实际所需,开发专业的模块教学课程,和企业接轨,培养专业化实用型人才。

智能制造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也是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经之路。2021数字化进程正推动着生产方式、产品形态、消费习惯、商业模式、产业组织和国际格局的深刻变革,成为推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我们要以积极、进取的姿态主动拥抱数字经济下的产业新变化,把握的发展机遇,充分挖掘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的渗透性和溢出效应对汽车产业发展的牵引作用,让汽车智能制造产业革命成为引领未来城市智慧变革的缩影,也让汽车智能制造行业展现更为多元化的创新融合。

 

2020年5月

终审:发展规划处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