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2014年长沙市中职学校教师 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通知
各中等职业学校:
为提高我市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决定举办2014年长沙市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时间、地点
1.比赛时间:2014年6月30日
2.比赛地点: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
二、比赛项目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设语文组、公共艺术课程组、石油化工专业类组、医药卫生专业类组、公共管理与服务专业类组);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参赛内容不限课程和专业);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设“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建筑桁架模型设计”两个教学内容组);
4.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应用比赛;
5.微课程开发比赛(参赛内容为公共课);
6.基于空间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用比赛。
三、赛项要求及比赛办法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
1. 信息化教学设计赛项要求
此项目主要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
(1)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
(2)教学设计可针对1-2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教学情境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原创,教学应用效果突出,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2.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办法
本赛项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以团体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
比赛采取现场竞赛方式。参赛教师按现场抽签顺序,讲解教学设计10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二)信息化课堂教学
1.信息化课堂教学赛项要求
此项目主要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或教学平台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与教学效果。
(1)参赛作品应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创设学习环境,改进教学方式,实施课堂教学。
(2)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学习(训练)内容,教学时长不超过45分钟。
(3)参赛教师应选用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专用平台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资源免费使用范围仅限于2014年信息化教学大赛)。大赛专用平台尚未覆盖的资源,参赛教师可自行选取或制作,上传到大赛专用平台后使用,上传的资源须保证无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大赛专用平台官方网站http://www.100vr.com/itc/,其用户账户和用户密码请咨询大赛组委会)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办法
个人赛,比赛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根据教学设计进行不超过45分钟的实际课堂教学,录制成视频提交大赛组委会,由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提交的课堂实录视频应与教学设计内容一致,应保证视频音轨信号完整、连贯,视频应清晰反映师生课堂教学情况,视频画面可在不同机位间切换,不允许另行剪辑。
(三)信息化实训教学
1.信息化实训教学赛项要求
此项目考察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针对给定的实训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设备操作的能力(具体内容详见附件3)。
(1)参赛教师应按照自定义的教学情境,整合现场提供的设施、设备和数字资源,解决实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参赛教师应充分使用现场提供的信息化环境和教学设施、设备,完成必须的设备操作。
(3)教学设计就是参赛教师的原创,没有知识权异议和纠纷。
2.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办法
此赛项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以团体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
比赛采取现场竞赛方式。参赛教师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20分钟(含现场设备操作),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四)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应用
1.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应用赛项要求
此项目主要考核参赛教师在教师个人空间的资源储备、开放式学习、开放式教学、教学成果展示、学术研究及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建设及应用情况。
(1)参赛教师的个人空间应体现为教学服务的宗旨,构建网络资源要从满足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需求出发,建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空间,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改革与创新。
(2)参赛教师的个人空间至少要包含一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并有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活动记录。
(3)参赛教师的个人空间应是参赛教师自主建设的个人空间,必须保证其个人空间上的非原创网络资源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2.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应用比赛办法
此赛项为个人赛,不接受团体报名。
比赛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者向竞赛组委会提供教师个人空间首页的链接地址,由组委会统一搭建参赛教师个人空间网址列表,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
(五)微课程开发
1.微课程开发赛项要求
此项目主要考核参赛教师面对大规模在线学习新趋势,开发与应用优质微课程资源、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充分利用在线课程资源管理平台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1)参赛作品应该适应在线学习新要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实现认知建构,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
(2)参赛作品应选自一门课程中的教学内容,由3个以上(每个是5至15分钟)关联教学微视频为主体及相关的教案、课件、习题、总结等资源组成。提供在线测试、在线辅导、作业答疑等交流方式,进行学习全程管理。
(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自主建设或参与建设的微课程资源,已经用于教学实践并在公共网络开放共享,且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2.微课程开发比赛办法
此项目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以团体名义报名的,须由职业院校在职教师为第一完成人,企业人员可作为团队成员,成员不超过5人。
比赛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者向竞赛组委会提供微课程的链接地址,由组委会统一搭建参赛微课程的链接网址列表,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
(六)基于空间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用
1.基于空间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用赛项要求
此项目主要考察教师依托云平台空间,充分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科学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优化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
(1)教学方法应用要依据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以空间为载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融合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角色、教师角色、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实施、师生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化解教学重点、难点等方面有突破与创新。
(2)所选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教学设计可根据1-2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教学情境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的原创,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2.基于空间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用比赛办法
此赛项为个人赛,不接受团体报名。
比赛采取现场竞赛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按现场抽签顺序,讲解教学方法应用15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四、比赛内容
1.参赛内容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和公共艺术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3号)、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厅〔2013〕2号)、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2010年秋季公共课教材用书目录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2.参赛内容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基础课程的,应依据教纲(教职成〔2009〕8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3. “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应参照中职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有关内容。
4. “建筑桁架模型设计”应参照中职土木水利类专业基础课程《土木工程力学基础》及相关课程内容。
5.信息化教学大赛各项目评分指标见附件4。
五、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设单项奖、团体奖、组织奖。单项奖按比赛项目分别设奖,一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0%,二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5%,三等奖占参赛总数的25%。团体奖和组织奖均设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
六、参赛办法及要求
1.以校组队报名,填写好《报名表》(附件1)和《报名汇总表》(附件2),于6月20日前发电子邮件至503794672@qq.com,逾期不予受理。
2.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各代表队参赛作品不超过2件,且2件参赛作品组别应不同(如:2件参赛作品不都是语文)。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各代表队每个教学内容的参赛作品限报1件;
4.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各代表队限报2件作品。
5.参赛教师应是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性别、年龄不限。每位教师限报一个赛项的比赛。
6.已参加过往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得一、二等奖的作品不参加2014年比赛。
7.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作品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参赛者承担。
8.比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禁止参赛教师进行个人情况介绍。
9.参赛软件应在Windows系统下或IE浏览器下能直接运行。
七、其他注意事项
1.除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应用、微课程开发外,其他项目均需报送相关电子版和纸质版材料,且于6月27日前交长沙市教科院208室,电子稿发邮箱503794672@qq.com。
报送材料要求: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分别报送教案和说课稿各5份,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报送教案5份、讲解视频光盘2份,基于空间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用比赛,报送说课稿5份。
2.除报名表、汇总表外,各赛项提交的参赛材料不得出现参赛教师的任何信息。
3.各代表队在报名和材料提交工作中如有疑问,请及时与组委会联系,联系人:袁老师(0731-844717106)。
附件:
1.2014年长沙市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报名
2.2014年长沙市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报名汇总表
3.2014年长沙市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内容
4.2014年长沙市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评分指标
长沙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
2014年6月11 日
附件1:
2014年长沙市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报名表
学校名称: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职称 | ||||||||||
单位 | 电子邮箱 | ||||||||||||
联系电话 | 身份证号 | ||||||||||||
参赛项目 | 课程名称 | ||||||||||||
参赛内容 | 任教专业 | ||||||||||||
教材版本(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应用项目不填) | |||||||||||||
创作说明(包括创作思路与作品特色等) | |||||||||||||
网络链接地址(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应用项目、微课程开发项目填写) | |||||||||||||
信息化课堂教学、微课程开发项目作者排序(院校教师应为第一完成人,团体成员人数按文件要求执行)。 | 序号 | 作者姓名 | 学校名称 | 任教课程 | |||||||||
1 | |||||||||||||
2 | |||||||||||||
3 | |||||||||||||
4 | |||||||||||||
5 | |||||||||||||
作品安装运行说明 | |||||||||||||
说 明 |
是否保证您所报送的作品无任何版权异议或纠纷 □是 □否 签字: 年 月 日 是否同意“组委会”将作品制作成集锦共享或出版 □是 □否 签字: 年 月 日 |
||||||||||||
推荐意见 |
(盖章) 年 月 日 |
附件2:
2014年长沙市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报名汇总表
学校名称 联系人 电话: 电子信箱:
序号 | 姓名 | 学校名称 | 参赛项目 | 课程名称 | 参赛内容 | 参赛网址 | 手机 |
附件3:
2014年长沙市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内容
1、抢答器的结构与电路原理;
2、抢答器的装配与电路调试;
3、抢答器的典型电路故障分析、检测与维修。
内容B:土木水利类专业基础课程《土木工程力学基础》及相关课程中的“建筑桁架模型设计”有关内容
1、相关力学知识;
2、桁架设计;
3、桁架模型搭设;
4、桁架模型承载测试。
二、教学设计要求
1、参赛教师根据本校教学实际设定教学目标、创设应用情境和学习任务,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进行教学设计;
2、完成内容A或B中所列内容的教学任务,突出“做中教、做中学”;
3、参赛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和教学要求,操作现场设备并演示操作效果(内容A),或现场制作模型并正确搭设,模型跨度600mm,跨中承载不少于20KG(内容B)。
三、比赛现场提供的设备清单
序号 | 设备名称 | 数量 | 备注 |
1 | 故障抢答器 | 8个 | 注1 |
2 | 抢答器套件 | 1套 | 注2 |
3 | 数字万用表 | 1只 | FLUKE 15B |
4 | 指针式万用表 | 1只 | MF47 |
5 | 通用示波器 | 1台 | DF4321C |
6 | 直流稳压源 | 1台 | YB1731A |
7 | 电子电路维修通用工具 | 1套 |
注1:现场提供的故障抢答器只在功能板区域设置一个故障点,设置的故障类型有:供电故障、控制电路故障、编码电路故障、锁存电路故障、译码驱动电路故障、显示电路故障、声响电路故障和元器件损坏等。参赛教师进入赛场后,可从8个故障抢答器中自主抽取1个,一经抽取不得更换。
序号 | 部件名称 | 设备符号 | 参数 | 数量 | 序号 | 部件名称 | 设备符号 | 参数 | 数量 |
1 | 电阻 | R1-R9 | 10k | 9 | 13 | 集成电路 | U1 | 74LS148 | 1 |
2 | 电阻 | R10 | 15k | 1 | 14 | 集成电路 | U2 | 74LS279 | 1 |
3 | 电阻 | R11、R14 | 1K | 2 | 15 | 集成电路 | U3 | 74LS48 | 1 |
4 | 电阻 | R12 | 470 | 1 | 16 | 集成电路 | U4 | NE555 | 1 |
5 | 电阻 | R13 | 68K | 1 | 17 | 数码管 | DS | SM4210 | 1 |
6 | 电容 | C1-C2 | 100uF | 2 | 18 | 扬声器 | B | 8Ω | 1 |
7 | 电容 | C3-C6 | 0.1uF | 4 | 19 | 电源插座 | J | 2P | 1 |
8 | 电容 | C7-C8 | 0.01uF | 2 | 20 | IC插座 | 16P | 3 | |
9 | 抢答按键开关 | S0-S7 | 不带锁 | 8 | 21 | IC插座 | 8P | 1 | |
10 | 控制按键开关 | S8 | 带锁 | 1 | 22 | 外接按钮插座 | 2P | 10 | |
11 | 电源按键开关 | S9 | 带锁 | 1 | 23 | 外接输出插座 | 单排8P | 1 | |
12 | 三极管 | Q1 | S9013 | 1 |
(1)材料清单
序号 | 材料名称 | 尺寸 | 数量 | 备注 |
1 | 木条 | 20mm×30mm×500mm | 2根 | 松木 |
2 | 木条 | 10mm×15mm×500mm | 18根 |
红、黄、白三色 (松木) |
3 | 节点板 | Ф100mm×8mm | 12个 | 圆、半圆(松木) |
4 | 自攻螺丝钉 | 长16mm | 50个 | |
5 | 自攻螺丝钉 | 长20mm | 50个 | |
6 | 自攻螺丝钉 | 长25mm | 50个 | |
7 | 自攻螺丝钉 | 长30mm | 50个 | |
8 | 铁钉 | 长16mm | 50个 | |
9 | 铁钉 | 长25mm | 50个 | |
10 | 铁钉 | 长38mm | 50个 | |
11 | 图钉 | 脚长10mm | 100个 | |
12 | 塑料绳团 | 1个 | 细 | |
13 | 双面胶带 | 宽10mm | 1卷 | |
14 | 透明胶带 | 宽10mm | 2卷 |
序号 | 设备名称 | 数量 | 备注 | 序号 | 设备名称 | 数量 | 备注 |
1 | 充电式手电钻套装 | 1套 | 9 | 切割工具刀 | 1只 | ||
2 | 充电式手持往复锯套装 | 1套 | 10 | 木工手锯 | 1个 | ||
3 | 尖嘴钳 | 1只 | 6寸 | 11 | 剪刀 | 1个 | |
4 | 木柄圆头锤 | 1只 | 12 | 木工铅笔 | 1只 | ||
5 | 三角尺 | 1套 | 13 | 马克笔套装 | 1套 | ||
6 | 钢直尺 | 1个 | 14 | 荧光笔套装 | 1套 | ||
7 | 钢卷尺 | 1个 | 3米 | 15 | 木工砂纸 | 2张 | |
8 | 木工量角器 | 1个 | 16 | 钉书机 | 1只 | 12# |
序号 | 设备名称 | 数量 | 备注 |
1 | 简易木工工作台 | 1个 | |
2 | 支座 | 2个 | |
3 | 挂钩 | 1个 | |
4 | 砝码 | 一套 | 15KG、5KG×3 |
附件4:
2014年长沙市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评分指标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评比项目 | 分值 | 评比要素 |
教学设计 | 40 | 教学目标、内容及要求清晰、准确;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得当;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重难点问题或者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作用突出,体现“做中教、做中学”。 |
内容呈现 | 25 | 教案规范、完整、突出信息化教学特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数字化、媒体化,传输方式网络化;选用多媒体素材适当,表现方式合理。 |
技术应用 | 25 | 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在教学中应用恰当;图、文、音、视、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运用合理;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 |
创新与 实用 |
10 | 立意新颖,构思独特,设计巧妙;适用于实际教学,有推广性。 |
评比项目 | 分值 | 评比要素 |
教学设计 | 25 | 教学目标、内容及要求清晰、准确;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得当;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重难点问题或者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作用突出,体现“做中教、做中学”。 |
内容呈现 | 15 | 教案规范、完整、突出信息化教学特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数字化、媒体化,传输方式网络化;选用多媒体素材适当,表现方式合理。 |
技术应用 | 15 | 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在教学中应用恰当;图、文、音、视、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运用合理;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 |
教学实施 | 35 | 课堂组织有条理、有层次,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堂气氛活跃、民主、和谐,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学习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能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师生交流融洽。 |
创新 与 效果 |
10 | 立意新颖,构思独特,设计巧妙;方法使用恰当,教学效果好,有推广性。 |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评比项目 | 分值 | 评比要素 |
设计思路 | 40 | 教学目标、内容及要求清晰、准确;教学策略得当,教学过程优化,应用情景设计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重难点问题或者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作用突出,体现“做中教、做中学”。 |
内容呈现 | 20 | 教案规范、完整、突出信息化教学特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数字化、媒体化,传输方式网络化;选用多媒体素材适当,表现方式合理。 |
设备使用 | 30 | 现场教学设计讲解和设备操作结合恰当;教学设备、软件使用规范熟练,演示效果好。 |
创新 与 效果 |
10 | 教学设计立意新颖,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适用于实际教学,有推广性。 |
评比项目 | 分值 | 评 比 要 素 |
基本要求 | 5 | 空间需实名制注册,并上传清晰真人照片;链接科学有效、跳转快捷;栏目丰富有特色,非涉密项目不得关闭浏览权限;有教师个人基本信息介绍,包括个人学习工作简介、个人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的工作成绩和教研成果。 |
版面设计 | 5 | 空间版式设计美观、精致,内容充实、丰富,素材搭配合理、协调,版面设计特色鲜明。 |
教学资源 | 50 | 课程基本资源,包括:课程资源导航、课程介绍、学情分析、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课程视频、课程考核、考试题库、作业布置、课程成果、课程反思等,内容要体现课程特色和方法创新。(30分) |
课程拓展资源,包括:论文类资源(30篇以上)、图片类资源(30张以上)、视频类资源(20个以上)、网址类资源(20个以上)、图书类资源(20本以上)等,资源形式word、图片、视频、音频、SWF等不限。(10分) | ||
学习情趣资源包括:根据学生需求和本人特长建设的日志、评论、心得等原创性文章;转载的具有观赏性、艺术性,能引起共鸣的优秀文章和参考资料(引用出处等信息齐全)。(10分) | ||
教研管理 | 10 | 内容齐全,包括自撰的学术论文、课题研究、专项申报、教学成果、著作教材等内容齐全。 |
空间互动 | 20 | 建有课程群组、作业提交区、答疑区、班级导航等互动交流平台;通过各种交流平台开展的师生互动活动频繁;有学生在教师空间提交课程作业(实训报告单)的记录;有教师在空间批阅作业及信息反馈的记录;课程结束,教师及时评定学生成绩并在适当范围内公布学生的课程成绩。空间好友数量在1000人以上;教学资源的浏览量累计在200人以上。 |
空间创新 | 10 | 创建主题特色空间或其他创新型空间项目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 |
评比项目 | 分值 | 评比要素 |
内容设计 | 40 | 教学资料完整,作品包含微课视频及辅助资料,如教案、课件、习题、总结等。选取教学中代表性问题或内容进行系统设计,能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等。教学目标明确,知识点、技能点具体,重点、难点突出;教学方法选用灵活适当;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合理,正确选择使用各种教学媒体。教学思路清晰,内容组织与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俗易懂;突出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 |
技术应用 | 15 | 资源组织合理,目录清晰,便于检索,方便学生在线学习;每个视频时长不超过15分钟,视频画质清晰、图像稳定、声音清楚、声音与画面同步,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课件设计形象直观、层次分明,简单明了,教学辅助效果好。 |
交流互动 | 10 | 能在线完成练习、作业和综合测验;设有专门的疑难解答交流群组,有足够的学生参与,学生提问能及时回答,更新频率较高;采用有效的方式对学习过程全程管理。 |
教学效果 | 20 | 完成教学目标,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重点、难点等问题;教学表述规范、清晰,逻辑严谨;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
应用 与 创新 |
15 | 立意新颖,构思独特,设计巧妙。体现开放性、共享性、实践性,职教特色明显。原创资源比例高。 |
评比项目 | 分值 | 评比要素 |
教学设计 | 20 | 教学目标、内容及要求清晰、准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组织实施与教学目标内容相适应,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融合教学各个要素,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或者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作用突出。 |
内容呈现 | 20 | 依据教学目标,从职业要求和学生学习需求出发,以空间为载体,恰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整合包括图形、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系统、完整、结构清晰,内容展现流畅,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引用。 |
教学方法 应用 |
40 | 教学方法应用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方法实用、可操作性强,能突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突出;便于师生之间开展交流互动,实时解决教学问题。 |
特色 与 创新 |
20 | 立意新颖,构思独特,设计巧妙,方法使用恰当;适用于实际教学,成效突出,具有推广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