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教育思想与班主行心理综合素质培养研讨会”感想与体会(七)——陈琼芳
用爱心谱写教育诗篇
——浅谈李镇西教育思想
缘于对教育与学生的热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我,深深地认识到自身教育知识的匮乏和教育技巧的简单与落后,于2014年3月8、9日,我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李镇西教育思想与班主任综合素质培养”研讨会的学习。通过两天的学习,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活生生的教育,什么是无私的奉献。下面我就内心深处谈几点感想:
感想之一: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心灵赢得心灵。
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是真挚的、是无私的,也只有这种爱,才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正像李镇西老师所说:“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李镇西老师与学生一起过生日,为学生送上生日礼物——书籍、笔记本、贺卡;学生王慧病了需要住院,李镇西老师背着她爬陡坡,累得直喘粗气;李镇西老师还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 通过书信交流,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让我们的爱心化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直至爱满人间。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也说过“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读过之后,我的体会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为一颗爱心才使我快快乐乐守在学生身边,也是我具备了一颗童心,随时随地在学生身边体会幸福与快乐;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离的接近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灵中写下美妙的诗行,互相传递爱心,传递幸福。李老师书中也提到,老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着呢!所以,我们做教师的,身正为范,以对学生的要求来要求自己!
回首过去的三年时光,自己由一名初生牛犊的大学生转变为现在的青年老师,一路走来,期间的兴奋、迷茫、失望、欣喜、收获,点点滴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路走来,虽离不开师傅的细心督导,离不开同事们的关怀帮助,但更离不开孩子们无私的爱!
记得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是在怀化偏远的山区任教,背井离乡,以校为家,看到那一张张朴实稚嫩的脸,我顿生怜爱,把他们一个个看成自己的亲弟弟亲妹妹,倾注满腔热情,日日夜夜陪伴他们,和他们一起成长。到了年底放寒假,孩子们知道只有我留在空荡荡的学校等待回家的车票后,他们都不肯回去了,不管怎么样也要留下来陪我……顿时,心里一股暖流贯穿了全身的每一个细胞,让我热泪盈眶,也在那一刻,所有的疲倦和埋怨都化为乌有了,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师,从那以后,我便深深地爱上了这份神圣的职业。
爱,可以给孩子以心灵的温暖,爱,可以让孩子更自信。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献出一点真爱,时时、事事呵护孩子的自尊心,与孩子共同享受教育的美丽。高尔基曾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这句话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爱”字。
“爱心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是这样提倡我们的。热爱学生是我们教师心灵美的体现,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因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把真爱贯穿落实到每一项教育工作中。
“永远记住:尊重学生,并不能取代教育本身;但剥夺了学生的尊严,就谈不上任何教育!”,李镇西的这句经典名言一直回响在我耳边。倾注真爱,赞赏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赞赏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赞赏每一个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让孩子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一种荣誉。
同时,李镇西强调童心教育,他说“对学生的思想开导成功的秘诀是怀着儿童般的情感去理解孩子的心灵世界,否则,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的。”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但平凡中自有伟大;教师的工作是艰苦的,但苦中有乐,其乐无穷!我愿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尽自己努力的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