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天地>教海拾贝> 详细内容

“李镇西教育思想与班主行心理综合素质培养研讨会”感想与体会(六)——孙中柏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4-03-12 11:42:33 浏览次数: 【字体:

  2014年3月8日至3月9日,我有幸能与学校几十位老师一起参加了李镇西老师在长沙市举办的“李镇西教育思想与班主任心理综合素质培养”(湖南)研讨会。这次报告会主要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授肖川教授所作《生命教育》专场报告;上海七宝中学,上海市心理特级教师杨敏毅老师作《做智慧、快乐的老师》的报告;江苏省南京市芳草园小学班主任,南京市优秀班主任郭文红老师所作《给孩子留下一抹温馨的记忆》的报告;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老师所作《爱心与教育,民主与教育;做最好的老师,最好的班主任》的报告。报告中让我体会最深的是李老师的教育之爱,用他的爱心谱写着教育的诗篇。他不仅以“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教育女儿,也用这样的信念教育学生和学校的老师,用自己的行动深深的感染别人,作为做人的信念。在这样的理念熏染下,让学生的一举一动处处体现出替别人着想,对他人的尊重,给他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会拥有一生的幸福。

  作为一名职中教师,关心学生的冷暖,解决学生的问题,甚至经常地窝在教室里给学困生补习知识,这样做就是爱学生吗?听了李老师的报告,我体会到这并不是真正的爱学生,至少不是爱学生的全部。

  首先,教育,是一种依恋,师生之间的依恋之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孩子的依恋之情,就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

  其次,教育,是一种理解。用儿童的眼光看待问题,看待世界。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每次看到不写作业的孩子,我就会很生气,一顿批评。自己却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们为什么不写作业,不知道孩子们心里的真实想法,从来没有真正地走进孩子们的内心,还何谈理解?李老师在报告中指导我们要做有童心的教育者: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教育,是一种尊重。教育之爱,是充满民主精神的爱,核心是尊重与平等。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思想、个性、差异、人权、创造力……当然,与此同时,教会学生尊重他人。如果我们在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伤害学生的自尊感,那么,这好比是我们一方面热心播撒师生感情的种子,一方面又在粗暴摧残师生感情的幼芽。尊重是底线,你可以不爱你的学生,但必须尊重。

  教育,是一种责任。教育,就是教会学生爱——懂得爱,并传递爱!让学生学会从平凡生活中感受爱。对待每个学生都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特别是在对待后进生的问题上。第一,相信孩子:点燃上进的欲望。第二,随时约束:和孩子们进行谈心。第三,班级温暖。让他感到每一个人都像亲人一样,关爱他。第四,集体帮助。结合大家的力量鼓励他。第五,维护尊严。充分的相信他,创造机会,让他表现自己。第六,及时表扬。第七,建立感情。教师要做到心里明知道这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可依然爱他,不放弃对他的教育,这种爱超越了功利。要正视学生存在的差异,有针对性地个性化地进行教育,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进步,这才是教育的真爱,同时也是教育的真智慧。

  另外,教育还是一种坚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正是由于这种坚持,李老师才收获了成功,收获了幸福。

  李镇西善待学生的求助,真诚地和他们做朋友。李镇西善于化解学生的抵触情绪,经常和学生进行“非功利谈心”,巧妙地把自己的教育意愿转化为集体舆论。李镇西还指导学生上网,艺术地处理学生“早恋”问题,以真诚赢得学生的心,从而走进学生心灵。李镇西与学生心心相印、心心相通,为了解学生打开了通道,为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在这一点上我始终走不进学生的心灵,这可能是由于我不善于交往的原因,我与学生除了学习上的事情之外从不探讨其他的事情,从李镇西的教育思想中我才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后我将加以改正。

  总之在听了本次报告会后我收益颇多,不仅解决了我班主任工作中的许多困惑也给我以后的班主任工作指明了方向。哟吼我激昂坚持学习,以后把班主任工作搞的更好。

李镇西 教育 思想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