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探究
应用文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实用性文体,它不仅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工作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职业能力。2016年,“核心素养”的概念正式进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应用文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如何把语文核心素养贯彻到中职应用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理论下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2016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课标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列入中职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中,并把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分为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不仅包括了语文学科必备的智力因素,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也包含其中。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应该重点关注的是语文学习与社会发展、个体发展的需要,帮助他们树立适应社会发展、个体发展需要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为他们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二)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理论下存在的应用文写作教学问题
应用文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论下的重要一环。但遗憾的是,现在中职学校应用文教学仍处于一个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其一,学生轻视应用文,忽视应用文,更有学生认为这只不过是“历史遗留的产物”。所以对应用文学习兴趣缺缺,上课直呼头疼,动笔写作也是敷衍了事。在他们的意识中,自己是中职生,只需要在实训工厂掌握技术就行,语文课之类的勉强过得去就行。根据调查,虽然大部分的学校将应用文作为一门课程单独设立,但由于应用文写作内容相对抽象、乏味,学生的兴趣难以激发,于是他们很难掌握应用文写作的技巧,几种常见的应用文如请假条、借条、求职信等的写作也常常出错。长此以往,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发展会停滞不前,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
其二、教师对应用文教学也没有应有的重视,教法上缺乏激情和创新。应用文是一种有着固定格式的特殊文体,因此许多老师在上课时因循守旧,很少想着去创新,没有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式大多采用讲授法,偏重于知识讲解,缺乏实践活动的设计。于是老师上课时自己也觉得索然无味,学生听得也昏昏欲睡。那么最后学生写出来的应用文只能是赶鸭子上架,抄袭者有之,消极对抗者有之。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视野开阔起不到任何作用,相反还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更不用说创造能力的培养了。
其三、教学评价也存在问题。应用文写作的评价标准单一, 往往只是以一张试卷来衡量学生水平的高低,考试的题型往往是填空、选择、判断、改错和写作,结果只能让学生机械地记忆书本知识,这种评价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应用文知识水平与应用文写作能力;此外,传统应用文写作的评价主体是教师,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没有机会参与,这对学生写作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再加上,中职学校虽然有各种级别的作文比赛,但几乎没有应用文写作比赛。这些都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应用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基于核心素养理论下存在中职应用文写作问题的对策
中职应用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提升。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中职生来说,一个无趣的课堂导入 可能就会让他这一节课都不抬头。所以在导入的时候,教师就要下点功夫。教师在教学之初就利用良好的课堂导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与学生生活、工作紧密相关的情景导入,使学生意识到掌握应用文书写能力的实际价值,从而对这门课、这节课产生良好的印象。
例如,教师举例借条书写不规范的案例:2019 年 12 月,陈某某向湛某某借款 10 万元,借条落款是“小陈”。但在一年之后,湛某某要求陈某某还款时,陈某某否认“小陈”为自己,湛某某上诉法院,若不能提供“小陈”就是“陈某某”的证据,湛某某很大可能败诉。案例中湛某某和陈某某均是授课班级学生,这样一来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随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借条正确的书写方法,进而开展教学。
从以上教学实践可以看出,良好的课堂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应用文学习中呈现出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为应用文理解和运用中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应用文写作的课堂教学方法必须要进行改善,老师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从他们的专业出发,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和学生的反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取一些灵活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用更加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17级城轨专业上求职信这一课时,因为他们马上面临就业。教师可以先设定一个情境:假如你是轨道交通公司的人事,什么样的求职信才能打动你。学生在这情境下,学习热情大大提高。接着学生列出符合他们标准的条件,教师再根据教材从“明事理,通文理”,“思想与内容”,“思维与语言”等方面进行启发思考。然后展开讨论,什么样的求职信才是真正优秀的求职信,最后教师掌握时机,及时向学生阐述求职信书写的一般形式,即标题、称谓、正文、落款、附件,以及求职信的注意事项即要客观真实地评价自己、态度真诚、言语简单等,指导学生写作。
从中职语文核心素养来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打破了传统的应用文写作的教法,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独立思考和判断意识等素养得到了训练,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同时他们也尝试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思考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而明白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核心素养应该是什么,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巧用教学评价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好它需要反复的实践训练。训练中的评价环节至关重要,恰当的评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可以为持续性学习创造条件。
首先,教学评价应体现个体差异性。由于学生写作基础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不一,对不同层次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垂直评价,注意学生自身写作水平的提高与进步,体现出评价的个体差异性。
其次,教学评价方式应具有多样性。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做法,在明确评价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学生亲自参与。通过学生互评、互改,形成一种语言意识。把写作评价的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培养职业意识、人文素养的过程。
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做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作用,符合新课改下的学生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巩固了学习效果,促使语文素养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为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打下了基础。
总而言之,应用文写作技能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在中职应用文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掌握社会对人才成长的需求,结合学生现有的应用文写作水平,明确现阶段导致应用文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改进教学理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技能,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